王某某,胃癌,今年81岁,2021年8月初胃癌全切除,手术后求医希福中医肿瘤医院,吃了一年中药。当时绵阳手术治疗出院时,医院建议一个月后去做放化疗,没去。现在4年了,家属告知:“父亲生活自理,还种了几分地”。
王某某,胃贲门癌,四川绵阳人,2021年8月至今已康复4年
4年前黑牛策略,王老师因打嗝、吞咽困难、疼痛,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,确诊“贲门腺癌”。2021年8月2日在人民医院手术切除,术后腹腔引流。但是术后完善病理检查后,发现属于中低分化腺癌,含有部分印戒细胞,恶性程度高。且贲门周淋巴结转移3/9,小弯淋巴结转移4/11;代表仍有残余病灶。
于是,绵阳医院医生告知:"出院休养一个月后,再继续放化疗"。家属也是了解到病情复杂,但又考虑到父亲身体扛不住,于是转而到郑州,找袁希福老中医求诊。
服药后,老人精神状态相当不错,可自己转悠走几公里,在家编箩筐。大概坚持一年后,家属诉:“身体越来越好,在家种了地,体重增加了10多斤”。如今4年过去了,老人也已经81岁了,家属发来近况视频,老人生活自理,吃饭正常,精神状态好,还能打扫庭院。
展开剩余52%2025.7 王老师在家正常吃饭黑牛策略,打扫庭院
袁希福院长一直强调——“不能坐等复查错失良机”。许多术后患者都是因复发导致前功尽废。能有王老师这样早早巩固,预防复发的,终归是少数。
为什么明明手术,放化疗都在不断发展,还是无法降低死亡风险呢?这一现象背后,有一个关键的难题 —— 癌症的复发与转移,其隐匿性和突发性让防范工作难上加难。
即便患者接受了规范的治疗,复查报告上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,也不能掉以轻心。因为当前的稳定状态,仅仅是对 “现阶段病情未恶化” 的确认,并不意味着癌症已被彻底根除。事实上,多数患者的体内很可能残留着微小的病灶,这些病灶因体积过小,尚未能被现有检查手段捕捉到,暂时不会对生命构成明显威胁,但它们就像潜伏的 “定时炸弹”,随时可能卷土重来。
大家必须树立强烈的 “防复发、防转移” 意识,术后早早巩固,才能从根源上降低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风险,为长期生存筑牢防线。在此,祝福老人家福寿连绵的同时,也提醒广大患者朋友:术后及早巩固,切莫耽误。
发布于:河南省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